」 自稱的選擇黨人想把德國重新圍起來。
橋(die Brücke)在德語裡是陰性的,但在西班牙語裡是陽性的(el puente)。任何一位母語會區分名詞性別的人都會告訴你,一旦養成把名詞跟性別聯想在一起的習慣,就很難不做這樣的聯想。
,文法性別,德語,西班牙語,法語,義大利語,陽性,陰性,英語,母語],author_key:bookdigest,author_name:精選書摘,category_key:humanities,category_name:人文,type_key:book-digest,type_name:書摘,channel_key:[],channel_name:[]}}。到了一九九○年代,心理學家小西利幸進行一項實驗,比較德語和西班牙語使用者的性別聯想。碰到床的圖片時,情況正好相反。反之,法國的床是公的(le lit),但西班牙的是母的(la cama)。受試者讀過之後,要對這些名詞的特性下評斷,認定它們是強或是弱、是大或是小等等。
類似的還有雲(le nuage、la nube) 和蝴蝶(le papillon、lamariposa)。我用英語談論一張床的時候,可能會說「它」太軟了,可是我其實會覺得是「她」太軟。P1不僅可以讓已經感染過武漢肺炎原始病毒株的患者二度感染,也更為致命。
「巴西加護病房計畫」(Brazilian ICU Project)表示,住進加護病房的武漢肺炎重症患者中,39歲以下年輕病患3月間暴增到1萬1000多人,占加護病房總患者的52.2%,遠高於疫情初期的14.6%,也高於去年9月至今年2月的約45%。巴西參議院議長巴奇哥(Rodrigo Pacheco)與眾議院議長里拉(Arthur Lira)透過社群網站指出,昨天致電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ónio Guterres),請他提前交付武漢肺炎疫苗給巴西。739萬1544人接受第2劑疫苗,佔總人口3.49%。研究指出,境內加護病房武漢肺炎重症患者中,40歲以下年輕患者人數於3月間超越年長者。
巴西加護病房重症患者中,沒有慢性病史的人數在3月增加幾乎三分之一,來到總數的30.3%。世衛組織亦警告巴西,單靠疫苗不足以遏制新型冠狀病毒,維持個人和集體衛生防疫措施至關重要,「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消毒手、環境通風、檢測、隔離和追蹤接觸者等,這一切都可以幫助遏阻新的感染和拯救生命。
世界衛生組織流行病學家范科霍芙(Maria van Kerkhove)指出,武漢肺炎大流行正處於一個臨界點,儘管全世界已注射超過7.8億劑疫苗,感染仍呈指數級成長。另一個因素可能是巴西變種病毒株P1。人口2億1200萬人的巴西,自疫情爆發以來有35萬1000人染疫病故,為全球第2高,僅次於美國。其次,萊申特表示,年輕族群暴露於病毒的機會較高,無論是他們必須出門工作也好,還是他們自認比較不容易感染也好。
巴西3月染疫病亡人數逾6萬6500人,是上一次於2020年7月創下的單月紀錄的兩倍多。根據研究,巴西境內39歲以下年輕病患3月間暴增到1萬1000多人,占加護病房總患者的52.2%,遠高於疫情初期的14.6%,也高於去年9月至今年2月的約45%。原因之一是,80歲以上年長者大多都接種了疫苗。3月底,巴西衛生部長奎洛加(Marcelo Queiroga)表示,聯邦政府預定4月提供全國免疫計畫約5000萬劑疫苗,現在將減半。
世衛秘書長回應巴西總統的「感冒說」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ahnon)關切全世界的武漢肺炎病例和死亡呈指數級成長如果你覺得這很莫名其妙的話,連誤打誤撞發明它的Robert Richman也覺得很不可思議,但他的網站上充滿了使用者的證言:一位演員說Xpill幫助她消除上台前的緊張。
」 隨後,Robert Richman就正式推出了Xpill——一個完全無藥效的糖衣錠。因為自從我吃了它之後,我真的覺得自己不太一樣耶。
所謂的糖衣效應(placebo effect),是指某一種藥物或治療方法,本身沒有治療效果,但憑著病人自身覺得或相信治療會有效,而得到病情的緩解。在任何一個藥物上市前,一定要進行「糖衣對照組」的臨床實驗。」他說:「但如果你選擇吃下紅色藥丸,你將覺醒,而覺醒的世界,就會像是當愛麗絲掉下小白兔的洞。」 然後吞下藥丸,期待奇蹟發生。「想像如果你就像是在《駭客任務》裡面一樣。事實上,許多藥的效果只有比糖衣效應稍微好一點點而已,尤其是抗憂鬱的SSRI精神處方藥,例如Prozac百憂解,治療的效果跟糖衣效應幾乎不分上下。
像是這篇專欄,就是我吃了糖之後坐下來寫的。Robert Richman說,當一個人設定好了自己期望的藥效,而「很刻意」的吞下這個Xpill時,這動作本身似乎會通知潛意識:我吞下它,就等於吞下了它所象徵的意義,我要接受它、內化它。
我們以前認為,糖衣效應是因為服用的病人以為自己吃的是真藥,因為強烈的期待「騙」了大腦,因此感受到效果,但後來心理學者也意外發現,即便知道自己吃的藥是假的,很多人還是會體驗到效果。換句話來說,當我們決定好要做一個改變,光是「吞藥丸」這個舉動,就已經可以造成一個改變的心理作用。
如果可以把這種決心化為一個「啟動儀式」,那其實也挺有價值的。舉例來說,如果你希望克服拖延症,就要先告訴自己「當我吃下這個藥丸,我就不會再拖延。
效果如何呢?嗯,起碼寫完了,而且味道還不錯。這就是讓一部分的病人吃真正的藥,另一部分的病人吃看起來像真的,但其實沒有藥效的「糖衣藥丸」,並持續追蹤觀察。幾乎在每一次實驗裡,兩組人都會有病情的改善。但還是越來越多人過來找他,跟他要這些「完全沒有藥效的神奇藥丸」。
一個年輕人說它讓他更能夠找到人生方向。唯有當真藥的效果比糖衣的效果要明顯好很多時,我們才能說「這個藥真的有效」。
每一盒Xpill還會附上一個很詳細的「使用手冊」,手冊的功能就是幫助服用者設定好自己希望的藥效,把任何想要賦予的意義貫注在這顆藥丸裡。連他的心理諮商師朋友都說:「我最近開始把這些藥丸給我身邊的一些病人,而你知道嗎?他們竟然也開始有了明顯的改善。
但火人祭結束,大家返回自己的平凡生活後,開始不斷有人聯絡Robert Richman,問他:「你確定那顆糖果沒有藥效嗎?。很不可思議吧?這叫自欺欺人嗎?或許,但如果效果對自己是好的,那為何不利用這種信念的力量呢?如果我們一直掙扎於改變自己,這時有多一個方法給自己一點動力,只要不誤掉我們該做的付出,那為何不試試看? 話說「萬事起頭難」,我認為許多人不缺乏續航力,但更需要的是「吃了秤砣鐵了心」的決心。
它本身毫無藥效,唯一的效果就是『你』。它的唯一效果,來自於服用者自己的心態。上網查了一下,三個月份的Xpill要$400美金,真覺得這是一個願打願挨的生意。它們裝在一個看起來像是處方藥的藥瓶子裡面,上面很清楚的標明:「成份:澱粉。
這裡面沒什麼秘方,它只是個道具。還有一位作家說,他能夠寫完一本書,就是靠Xpill的力量。
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設計這麼一個儀式,哪怕是在原地轉三圈或者是倒吸一口氣……,把它變成一個有意識、很刻意的行為,應該也會感受到一些效果? 說不定我們都可以把自己作為一個實驗品試試看,找顆糖,賦予它一個意義,然後吃掉它。還記得《駭客任務》(The Matrix)這部科幻片嗎?裡面叫墨菲斯的駭客老大,讓基努李維選擇兩顆不同的藥丸,一個藍色的,一個紅色的。
其實,糖衣效應是醫學界和心理學研究中最普遍出現,卻又最無法被解釋的現象。」 這部電影影響了很多人,包括一位年輕的行銷經理Robert Richman。